
玩泥巴,是一种习俗性的童戏,全国各地都流传,玩法也大同小异。这种游戏,往往需要几个小伙伴一起玩,还要赌个输赢,主要是男孩子在一块玩,有时也有女孩子参加。
常德一带,有一种玩泥巴的游戏,方言俚语俗称“打啵”,其玩法如下:取一大坨干净、细软缠绵的泥巴,无沙石、枯枝等杂物,反复搓揉,如同揉面团,令其细腻松软,有粘性;之后,捏成小碗状,手托“碗底”,站起身来,用力一反手翻腕,将“泥碗”(俗称“啵”)反扣在地,空气强大的反冲力即将“碗底”击破,穿一个大眼,并发出响亮的“啵”声,“打啵”之名,即由此而来。捏一个打得响的“啵”,泥巴要揉得均匀,厚薄一致,边沿整齐,否则“漏气”,打不响,俗称“哑啵”“哑炮”。另外,往地上砸的时候,还要选择光滑平整的地面,否则,也会“漏气”,“啵”捏得再好,也不会响。“啵”的大小,以手巴掌刚好能够托住为准,太大了,往下砸的过程中会变形散架,太小了会砸扁成一坨。
自己捏,自己砸,其他人做裁判。砸“泥碗”的时候,是有咒语和仪式的,要先朝“碗”内哈一口气,再吐一坨唾沫在里面,并大声喊:“大炮响不响,响!”,同时砸在地上,往往就很响;而另外的几个小伙伴,是对手,就在旁边拼命起哄,喊:“不响!”。一个砸完,接下一个来,如此循环。谁的爆破音响最大,破眼最大,谁就赢;厉害一点的“啵”,击破的时候泥巴星子会溅得满脸都是,抹一下,更黑;有的时候,泥巴太干,一下子找不到水来稀释,就掏出各自的小鸡鸡,对准泥巴来尿,完了用手搅和均匀,再一人一坨,捏“啵”,搞得浑身都是泥巴。旧时的泥巴,很干净,淳朴如初,清香细腻。
另外,在地上挖个眼,灌水,上面丢几片叶子,当作划船来玩,或者捉几条小鱼放进去,看它们在里面游来游去;还有,用泥巴做个娃儿,里面用细木棍穿起来,可以放得稳,有的还在两条腿之间加个小鸡鸡,戴个帽子什么的;再有,捏泥丸,做成大小合适的样子,说是汤圆,或者打成圆粑粑,一人分几个玩。一起玩泥巴的时候,童年的时光很好打发,不需要大人来带,彼此之间的友情就无形中增加起来。湘西俗谚云:“屙屎打粑粑吃”,其意为:从小就在一起玩,感情很铁,屙的屎都可以打成粑粑,一起吃。这似乎是比玩泥巴更进一步的游戏了。童戏应该天人合一,在天地之间,自然之间玩,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,农村天宽地阔,到处都是好玩的地方,好玩的东西,还完全不用花钱,也不用大人去管,自己玩,天性自生。如今,除了十分偏远的地方,恐怕玩泥巴的已经比较少见了,孩子们天天上学,补习,要考第一,要为了分数而苦斗十几年、二十几年,根本没时间玩。
-
声明:本文由厚拳攻略网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!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@qq.com